近日,一场关于新文科教学实践的深入交流会在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背景下举行。此次活动中,浙江工业大学的徐攀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其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深厚积淀,为会计学院、自动化学院、通信学院、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带来了颇具启发的经验分享。

首先,会计学院贾勇副院长介绍了徐攀老师的累累硕果。徐攀,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及多项省级课题,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9篇,出版专著2部,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采纳。教学上荣获2023年浙江省青年教学竞赛特等奖、2024年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学竞赛一等奖。

教学竞赛:提升教学能力的契机
徐攀老师指出,教学竞赛不仅是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更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教学反思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这种经历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并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最终受益的则是学生。比赛中,注重“内容为王”,强调真实教学的学术性和创新性,让课程设计既满足学生需求,又体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教育实践
在分享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被多次提及。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课程思政要求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徐攀老师在讲授管理会计课程时,通过中航西飞C919零部件供应的案例,展现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在教学设计环节,徐攀老师强调了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课程架构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他以“BOPPPS教学法”为例,将课堂分为六个阶段,从导入、目标、前测到参与式学习、后评估和总结反思,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尤其是在管理会计课程中,他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的实际应用,培养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比赛意义:教学反思与实践改进的结合
徐攀老师还分享了教学竞赛的深层意义,即推动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方法的改进。比赛不仅考察教师的教学技巧,更要求他们在教学理念和设计上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思考力。
此次交流会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展示了如何将学术前沿与思想教育融入课堂,体现了新文科教学的深远意义。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日常浸润,与时俱进”的理念将为更多教师和学生带来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