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第三期学术夏令营系列讲座2: Future Directions of Chinese Financial Research

发布者:李秀玉发布时间:2019-06-20浏览次数:511

619日上午,我院在9230开展了第三期学术夏令营的第二场讲座,由冯鸿玑教授就“Future Directions of Chinese Financial Research”主题作了精彩分享。本次讲座由苏忠秦副院长主持,会计学院老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冯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财会研究的背景,从闭关锁国政策谈到经济改革、股票市场的兴起等等,向我们说明了我国的财会研究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也越来越提倡高质量的财会学术研究,并鼓励学者在SSCI上发表文章。我国学者也热衷于追求在国外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其间存在较多的阻碍。比如西方强调逻辑思维,而我国注重辩证思想,这种思想上的差异也会表现在研究工作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其次,冯教授谈到了西方的四大经济理论基础,即MM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和代理理论。这些理论的成立都依赖于相应的假设,而在做研究中,就容易忽略假设的存在,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冯教授认为,要想有所突破,就需要敢于打破现有的理论前提,持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去做研究。特别是我国学者基于中国背景做研究时,由于中西方差异的存在,使得西方的理论模型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情况,这就需要学者在研究中加入中国的特色的内容。但这类文章要想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又需要注意文章与西方经济的相关性,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国。

说到相关性的问题,冯教授又提出了“所作的研究对社会有何贡献”的思考,他提倡我们在选题、做研究时,能选择对社会有所裨益的主题,并且冯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做不同方向的研究,才有助于社会进步。

另外,冯教授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认为我国学者、高校教师等,在做研究时,基于评职称等压力,更追求文章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都注重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际上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接着冯教授提到了我国的研究特色,由于国家政策、国企和非国企、文化影响等等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到我们个人以及企业的行为,导致与西方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何不同,是很好的研究方向。比如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较为内敛,“自恋”现象较少,这些特征是否会影响到企业行为的差异?

总的来说,西方的学术研究关注创新性和社会相关性,而我国学者在做研究时可以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加入更多中国特色的内容,提升研究质量。

最后的互动环节,多位老师与冯老师积极互动,就绿色创新、神经网络工具、行为经济学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学术探讨,学术氛围颇为浓厚,给研究生同学在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电话: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