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迎来了本学期会计名家论坛第二讲,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应邀来我院做了题为“科研行为的培育与国家基金申报的组织管理”的专题讲座。本次名家论坛由贾勇副院长主持,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研究生出席。

蔡春教授是西南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被学术界誉为“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第一人”。国家审计署国家审计准则咨询专家,中国重要审计学专家名录入选者,财政部会计名家工程入选者,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常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成本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会议评审专家。《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编委。

本次讲座,蔡春教授主要围绕“科研对于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的极端重要性”、“科研行为活动的属性”、“科研活动的组织形态”、“青年教师科研行为的自组织体系”、“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的组织管理”、“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2018年审计理论研究指南”等六个方面展开,来说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并鼓励基金申报,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会计学科的影响力。

首先在“科研对于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方面,蔡春教授指出,“科研水平是学科建设水平衡量的关键核心指标”、“科研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依路径”,并从教育部学科评估的关键指标、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五大指标类别以及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和人才计划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
其次在“科研行为活动的属性”方面,蔡春教授认为“研究是人类行为活动的普遍属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研究行为和对研究的需要均无处不在。比如工作中想办法改进方法、学生选学校选专业等等其实都涉及到研究。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形成方案,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行为。通过这一点的介绍,蔡春教授想以此说明“研究并不是科学家、理论家和学者们的专利,而是我们经常要做、随时要做的事情”。
接着在“科研活动的组织形态”方面,蔡春教授介绍了“自我科研”和“有组织科研”两种模式,认为自我科研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做科研,可能会导致与学院学科发展方向不一致,或者个人研究发展没有系统性,甚至碎片化等等问题。而“有组织的科研”是服务于学院学科发展战略的,由组织行为推动的科研,有助于科研平台的搭建、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地位、打造特色研究领域等。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高速发展时代,更需要有组织的科研。

在“青年教师科研行为的自组织体系”方面,蔡教授从“引导青年教师的自我科研行为形成自组织行为”和“以项目为牵引的科研自组织行为的培育”这两个方面强调了科研对于青年教师的重要性以及青年教师科研行为培养的路径。
此外,蔡教授针对“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的组织管理”这一方面,从“国家基金项目的预申报评审制度”、“如何选好题目”、“申报书的写作技巧”、“国家自科与国家社科申报的选择”、“项目申报之外的工作”、“基金项目申报之’100%成功定率’”这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为我院教师的基金项目申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最后,蔡教授简单介绍了“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2018年审计理论研究指南”。

蔡春教授分享结束后,贾勇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组织参与讲座的全体的教师和研究生与蔡春教授合影留念,并期待蔡春教授的下一次分享活动!

(许佳丽/文 钟艺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