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19浏览次数:1187

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学术报告会

20141018日下午140分,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4学术年会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分论坛学术报告会在我校科技馆第2会议室举行。

围绕“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为中心,分论坛共有八篇论文参与汇报和交流。讨论分成上、下两半场进行。上半场研讨会由云南财经大学处长朱锦余教授主持。首先由来自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导池国华教授阐述了题为“管理者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的学术报告,报告从不同管理者的背景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展开研究。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副院长裘益政博士对该论文进行了点评。裘博士首先肯定了论文选题价值,认为该报告选题具有实践价值,分析框架合理,同时就文献综述,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值得商榷的地方。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导李明辉教授带来了“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的学术报告。论文认为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股权融资;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的小规模公司中,审计师质量对权益融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邓川博士肯定了本论文研究贡献,然后就模型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简要论述了原模型。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系主任冉光圭教授带来题为“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和构成的影响因素”的报告。报告指出公司经营范围、监督收益对监事会规模和职工监事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监督成本、管理者权力对监事会规模和职工监事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我院副教授罗春华博士就此论文首先肯定了论文选题实用性强等价值,然后就论文的理论假设及模型等提出了几个疑问,最后给出了两点建议。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翟胜宝博士带来题为“媒体能监督、治理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吗?―基于我国媒体产权性质和市场竞争视角”的报告。文章认为媒体有效监督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问题职能在东部地区显著地强于中西部地区;媒体对高管在职消费的治理职能相对而言在中西部地区较为突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刘阳博士对该论文做了点评。刘博士认为本文选题新颖,同时就媒体监督变量、样本数据、媒体分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下半场的研讨会由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盛纹教授主持。首先由我院郝玉贵教授阐述了其“上市公司审计信息披露指数构建与应用――以房地产行业为例”的报告。报告以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分析发现我国不同房地产上市公司审计信息披露指数存在差异,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于晓红教授就该论文提出了四点商榷之处。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王帆博士带来了“盈余管理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的报告。王帆博士认为我国银行业存在利润平滑现象,行业专长对银行管理层会计政策的自由裁量具有有效监督作用。太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常京萍博士肯定了本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和行业特色,并就审计师行业专长如何衡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刘阳副教授汇报了他的“外部监管会约束财务重述的时机选择么?―基于新创型上市公司的数据挖掘”论文,该论文就外部监管制度能否确保更正或补充财务重述报告及时性公布展开了研究。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系主任冉光圭教授充分肯定了论文的研究价值,认为论文研究视角新颖,并提出了几点供刘教授参考的意见。研讨会最后由太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常京萍博士做了题为“审计成本、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基于重大资产重组视角”的报告,常博士指出公司重组会对公司的审计成本以及审计质量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蹇薇博士对常京萍博士的研究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就论文研究模型等提出了若干专业意见。

下午530分,报告会在热烈的学术交流中圆满结束,在座嘉宾、代表围绕“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主题、以及8篇汇报论文各抒己见,分享了学术经验,开阔了研究视野,取得了本场讨论的预期成果。

最后,经讨论,与会专家一致推荐郝玉贵与万良永的《上市公司审计信息披露指数构建与应用――以房地产行业为例》;王帆与吕伶俐的《盈余管理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冉光圭与李弘知《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和构成的影响因素》为本场优秀论文。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电话: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