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培函【2014】19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浙教电传【2014】137号)文件精神,为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促进学校育人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决定在校内组织微课教学比赛并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第二届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现将我校组织参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内容及要求
比赛采取“微课”形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参赛教师自选一门高校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10―2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材料要求如下:
1、 教学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格式及上传要求详见“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http://weike.enetedu.com)相关文档。
2、 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
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可单独提交,格式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3、 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
二、比赛程序
教师可通过学校选拔推荐和个人报名两种方式参赛。根据教育厅规定,我校推荐10名教师参加省级复赛。没有通过学校推荐的教师个人可以通过“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http://weike.enetedu.com)平台提交作品参赛,经专家评审结合网络评审评选出优胜者进入复赛。
比赛分为学院动员推荐、学校初赛、省级复赛和全国决赛四个阶段:
1、学院动员推荐阶段(2014年5月30日前)
各学院(部)应广泛宣传、动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院通过组织教学观摩、集中比赛等形式,确定推荐参赛人选。每学院原则上限额申报2项。
参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自制或委托学校统一制作微课视频参赛。
(1)自制微课视频的参赛老师请于5月28日前将参赛项目材料(微课教学视频、PPT教学课件、WORD教学设计)报于教务处105室,联系电话86915027;电子邮箱:liuzhi@hdu.edu.cn。
(2)委托学校统一制作微课视频的参赛老师请填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课录制时间表》(附件2),由学院将电子版于5月16日前发送至liuzhi@hdu.edu.cn。
5月19至5月23日,学校将统筹安排参赛教师录制微课视频。
2、学校初赛阶段(2014年6月1日至6月20日)
(1)6月1日至15日,由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网络投票。
(2)6月16日至20日,组织专家评审。
(3)6月20至30日,确定获奖名单、参加省级复赛名单。
3、省级复赛阶段(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
本次微课比赛本科组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承办复赛,评选出优胜者,推荐进入全国决赛。推荐名额将根据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决定,原则上将不超过本省参赛教师总数的5%。
4、全国决赛阶段(2015年5月至8月)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将结合复赛推荐意见和网络评选结果,确定决赛选手,通过现场教学比赛,评选出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单项奖及优秀组织奖,同时召开表彰大会。
三、校内奖项设置与省级复赛推荐
根据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结果,全校评选优秀奖10名,并根据分数高低遴选参加省级复赛名单。
四、其他事宜
1、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
2、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犯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须同意授权主办方及其依托单位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高校及师生免费开放。
附件1: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
附件2: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
附件3: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指导
附件4:第二届微课比赛学院推荐表
附件5:2014年微课比赛课程教学设计
附件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课录制时间表
教务处
2014年5月5日
附件1:
附件2: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
作品规范 | 一、材料完整(5分):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教学方案设计、课件、习题、总结等。 |
二、技术规范(5分): 1. 微课视频:时长10-2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单位。 2.多媒体教学课件: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主要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需单独文件提交;其他拓展资料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3.教学方案设计表内应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 |
教学安排 | 一、选题价值(5分):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专题、实验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
二、教学设计与组织(15分): 1. 教学方案: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3. 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 |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5分):教学策略选择正确,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辅助效果好。 | |
教学效果 | 一、目标达成(10分): 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
二、教学特色(15分):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 |
三、教师风采(10分):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师仪表得当,严守职业规范,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 | |
网络评价20分 | 依据参赛微课作品发布后受欢迎程度、点击率、投票率、用户评价、作者与用户互动情况、收藏次数、分享次数、讨论热度等综合评价。 |
附件3: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指导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时长20分钟以内。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单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
(一)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格式编码。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0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3.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请设定为640×480;前期采用标清16:9拍摄,请设定为1280×720;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640×480,请选定4:3;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请选定16:9;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用。
(3)比赛支持两种比例视频上传,请在“视频介绍”中进行展示比例设置。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二)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H.264格式编码。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附件4:
第二届微课比赛学院推荐表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微课名称 | 学科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各学院将此推荐表和教师参赛项目材料(微课教学视频、PPT教学课件、WORD教学设计)报于教务处105室,联系电话86915027;电子邮箱:liuzhi@hdu.edu.cn。
附件5:
2014年微课比赛课程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所属学院:
讲课内容所属学科:
讲课内容所属专业:
讲课内容所属课程:
讲课内容适用对象:
讲课内容(作品名称):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背景 |
三、教学内容 |
四、教学方法 |
五、教学总结 |
附件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课录制时间表
学院(部): XX学院 | 教师姓名:张三 | ||
时间 | 如可录制,请打√表示 | 时间顺位排序,详情可备注 | |
5月19日上午 |
| 请填写具体可安排录制的时间段 | |
5月19日下午 |
| 同上 | |
5月20日上午 |
|
| |
5月20日下午 |
|
| |
5月21日上午 |
|
| |
5月21日下午 |
|
| |
5月22日下午 |
|
| |
5月22日上午 |
|
| |
5月23日下午 |
|
| |
5月23日上午 |
|
| |
填表注意事项:
1. 请根据可录制微课的时间择选多个时间段,便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统筹安排。
2. 请于5月16日前把本表格发送到邮箱:liuzhi@hdu.edu.cn。